我正在寫新書的稿子,同時也在等待寫作課學員的稿子。
這是每週一平日班的學生作業。當我看到群組有稿件進來,我會停下自己的寫作進度,先去看學生的作業。
修改作業的過程有順暢,也有窒礙。有些作業只要讓文句更簡潔,把意思整理得更清晰,段落微調,請學生補充內容,說得更清楚。
看稿工作就非常簡單。
但有些文章就很傷腦筋。要仔細讀完,揣摩與感受意思,然後開始動手術,刪除文字與切開段落,再重新組合,並一一說明刪改與調整的原因,同時請作者要交代清楚內容。
有篇國小老師的文章,其實不好改,但是我看完很感動。
這是一篇「告白」。告白什麼?陳述自己對寫作沒自信與壓抑。雖然需要寫作跟家長溝通,但是對自己論述能力沒信心,喜歡閱讀,也無法產出想法,想要輕易下筆如神,但是就寫不出內容。
要教學生作文,但是老師自己文章寫不好,要怎麼有效幫助學生呢?
懷著緊張與壓抑的心情來上課,其實就是同溫層的突破。上課後,他發現自己的想法有被突破,還能應用在教學上,提醒學生先敘述自己想要表達的重點,接著再詳加具體描寫。
甚至寫出「我現在為自己是精準寫作課的一員感到興喜。」
另外也有告白喔。「或許這就是洪老師寫作課的魔力,讓人想躍躍欲試,越試越喜歡。」
這些字句我當然沒刪除。
雖然我花很多力氣修改這篇文章,請學生要仔細比照,但是我看到這個老師的強烈動機與渴望,深自覺得要更認真去教會他們思考與寫作。
每一次的練習,就是一次突破,突破久了,就會覺得人生也不一樣了。
只要願意改變,以及積極練習,改變就是現在進行式。
我也在突破,開始寫書稿。